古樹名木,被譽為自然界的“活化石”,是城市的特殊名片。調查顯示,在寧夏地區(qū),近半數的古樹名木,總計593株中的281株,正處于無保護狀態(tài)下的自然生長,占比高達47.4%。
如何讓這一“綠色文物”重煥生機,成為擺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。在寧夏吳忠青銅峽市,兩株最近新上“戶口”的百年大青葡萄古樹,為這道題找到了新解法,那就是科技賦能、產業(yè)加持。
“這是不可復制的資源”
初冬的西北大地,萬木尚有綠意。來到青銅峽市大壩鎮(zhèn)上灘村,兩棵大青葡萄古樹綁上了大紅花,并掛上綠色牌子,“古樹名木保護牌”的字樣異常醒目,名稱、級別、編號等信息一目了然。
按照相關規(guī)定,我國對古樹實行分級保護:樹齡500年以上的實行一級保護,樹齡300年以上500年以下的實行二級保護,樹齡100年以上300年以下的實行三級保護。
2021年,寧夏被列為全國第四批古樹名木搶救復壯試點省區(qū)之一,林草部門實施了古樹名木搶救復壯行動,針對不同類型的古樹名木選取10株樣樹,每一株都有科學的診斷報告和診療方案。同時,寧夏還進一步落實保護養(yǎng)護責任制,加大了投入、技術、制度和機制支撐,積極培育專業(yè)保護組織,切實加強古樹名木保護管理。
今年以來,青銅峽市專門抽調技術人員組建普查工作組,通過查閱文獻、現場測定、入戶訪談、專家鑒定等方式,摸清了古樹名木的家底。目前,全市共有三級古樹22株,三級古樹群1處。
此次授牌的百年大青葡萄古樹栽植于1905年,歷經119年的風雨洗禮,如今依舊風華正茂。它們結出的大青葡萄品質上乘,粒大圓潤,色澤通透,糖度達到20%,且固形物含量高,還在2023年獲得了寧夏果品大賽金獎。
“青銅峽能夠保存下來這樣的老樹,非常珍貴,這是不可復制的資源。最為重要的是,它們的存在為寧夏發(fā)展賀蘭山東麓葡萄產業(yè)提供了歷史依據。”上海交通大學農業(yè)與生物學院教授王世平說。
從“活化石”到“致富鏈”
青銅峽市讓古樹逢春,不但科技先行,更有產業(yè)賦能。
大青葡萄是當地的特色品種,西漢時期自中亞傳入。唐代詩人貫休的詩句“赤落蒲桃葉,香微甘草花”,描繪的就是這里曾經的葡萄種植盛況。
“百年老藤是難得的旅游資源、獨特的文化資源和稀缺的林木種質資源。這次舉辦百年古樹授牌儀式,我們專門邀請了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業(yè)園區(qū)、寧夏農林科學院、上海交通大學等單位的專家。王世平教授正在從古樹上繁育小苗,加緊保護這一優(yōu)秀種質資源?!鼻嚆~峽市科技局局長官振華告訴記者。
近年來,當地秉持綠色、生態(tài)、健康的發(fā)展理念,持續(xù)擦亮這一“金字招牌”。
依托葡萄產業(yè)種植優(yōu)勢,青銅峽市打造了濱河大道向西的大青葡萄長廊、萬上路沿線的大青葡萄景觀帶等經濟“致富鏈”,并鼓勵農戶盤活房前屋后閑置土地資源,引導其將庭院經濟與葡萄種植有機結合,變“院景”為“錢景”。目前,該市共有大青葡萄樹3.5萬架,年產量達500萬公斤。
授牌儀式上,上灘村村民樊建明作為古樹責任人,表達了對這一產業(yè)的感激,“我就是靠著種大青葡萄致富的。今后我會更加精心地照顧好葡萄樹,帶動周邊種植戶共同發(fā)展。”
“我們將加大對葡萄產業(yè)的扶持力度,加快古樹搶救復壯和繁育推廣工作,提高鮮食大青葡萄的品質和附加值,同時積極開拓市場,強化品牌宣傳推廣,為子孫后代留下寶貴財富?!鼻嚆~峽市委常委、副市長葛謙表示。
友情鏈接: 政府 高新園區(qū)合作媒體
Copyright 1999-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.comAll Rights Reserved.京ICP備14033264號-5
電信與信息服務業(yè)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:《中國高新技術產業(yè)導報》社有限責任公司